宜兴紫砂文化历史悠久,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因其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本期为大家盘点了50多位明代宜兴紫砂名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用卿(生卒不详),陈用卿,明代天启——崇祯,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代表作品】:弦绞金线如意壶。是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做工精细丰美,有《弦绞金线如意壶》传世。

紫砂壶14 (11).jpg

  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闵鲁生(约1620——1654),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嫠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惜早卒。

  沈君用(约1610——1666),沈君用(1621-1644),明代天启、崇祯间宜兴制壶高手,原籍安徽婺源人。名士良,俗呼“沈多梳”(宜兴垂髫之称)。

紫砂壶14 (12).jpg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1620——1660), 明代万历、崇祯间( 1573-1644)宜兴陶刻名手。字共之,生卒不详。专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

  陈和之(约1621——1654),善制紫砂花樽、菊盆、手盘、什锦杯等,专为饮茶器具配套,手法相宜,形制合理。

  陈挺生(约1620——1661),其技艺与徐士衡、陈用卿诸人并列。

  承云从(约1621——1644),善制紫砂大壶,气势非凡,造型别致。

  周季山(约1615——1662),善制紫砂茶具、雅玩等,式样新颖。!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徐次京(约1620——1671),善仿古器,传器有紫砂三足龟水滴等。

  惠孟臣(约1598——1684),宜兴人。书法很似褚遂良。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所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是时大彬之后得一位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