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
在古代,紫砂壶的烧制依靠龙窑。龙窑是一种依山坡 用砖砌筑成斜坡式的长条弯状隧道,窑头至窑尾沿山坡向上,因其形状像古人所说的龙而得名。龙窑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用材方便、造价低廉、建造容易、投产较快;没有固定的烧成带,烧成点随时间和温度沿窑自上而下逐步移动;热利用率较高。缺点是生产周期较长,燃料为松柴,耗损木材。
宜兴龙窑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据考古发掘资料,唐代有宜兴涧溧龙窑,宋代有宜兴羊角山龙窑,明、清时期则有宜兴欧窑。其中涧众龙窑是最古老的,它位于丁蜀镇润溧村,现存窑址为省级文物。而另一座可称为“古董” 的明代龙窑,位于前墅村,该龙窑至今仍活力旺盛,源源不断地烧制出一批又一 批紫砂新壶。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宜兴地区有龙窑近百条,每日焰火熊熊,浓烟蔽日,年耗松柴量在25万吨以上,是生产紫砂壶的主力。目前除了个别的龙窑还在使用外,这种传统的烧制方法已不再采用。
龙窑结构示意图
倒焰窑和隧道窑
倒焰窑是一种间歇式火焰窑炉。 由于火焰在窑内是自窑顶倒向窑底流动的,所以称为“倒焰窑”。倒焰窑的优点是应用范围广.生产灵活性大,操作管理简单.窑内温度均匀,对匣钵的加热比较充分,均匀。另外,由于是间歇式的燃烧,所以可以根据紫砂壶器形大小来调节烧成温度,这是其他类型的窑所不具备的。其缺点是以烟煤为原料,易污染环境,窑墙、窑顶保温不足,热损耗量大。另外,由于装窑、出窑均在窑内操作,故工人劳动强度大。目前,倒焰窑已基本被淘汰。
隧道窑是一种连续式窑炉,以重油为燃料,紫砂壶制品的装、烧、冷、出等操作工序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隧道密生产周期短,产量大,成品率高,热效率高,便于与机核化,自动化操作结合,适合大批量生产,并且能够节约燃料,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烧制紫沙壶时常用窑车式隧道窑。其工作原理是窑内铺铁轨。匣钵码放在客车上随窑车移动,它车上铺有耐火材料,窑年沿窑底铁轨借推车机推移前进,然后经预热、烧成、冷却后出窑。
倒焰窑
电窑
电窑是现代发明的一种通过电热元件把电能转变成热能的新烧窑工具。电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窑内空间紧凑,热强度高,热能利用率高,窑内陶器不受烟气及灰渣等影响,窑温易于调节监测,成品率比传统窑烧方法高得多。电窑根据电能转变为热能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和等离子炉等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