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块钱的紫砂壶都是真的么?
几十块的紫砂壶都是真的么?
肯定的告诉你,必然是不可能的。别说都是,就算万里挑一,也是少见的。
能用来喝茶么?
基本上是不建议用来喝茶的。
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几十块的紫砂壶有可能是真的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紫砂壶的成本来看。
紫砂壶的成本包括泥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泥料成本很好理解,加工成本要分解成制壶艺师和烧制成本两部分。泥料从产地分为本山和外山,因为本山黄龙山矿区已经封存好多年,现在市值升值比较快,价格相对比较高。外山料因为原料控制没那么严格,所以,还是相对便宜。
假设一个手工艺师,一个月能做30把壶。那么按照目前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那么一个月3000收入是能够自己温饱的,平均到每一个壶身上,就是100块一把。
假设一个壶的泥料都是使用原矿泥料,按照市场上最多存量的紫泥来说,大概一个壶的泥料成本几十块到100块之间。
再加上包装,烧制,运费等等一些,那么一把壶的价格在200以下,成本都不够,就不能保证这个链条上的从业者的利益了。最终导致这个生态链的破裂,行业萧条。
那么要做到几十块的一把壶能够存在,势必在某一个或者整个制作过程中出现缩减成本,也就是说制假的可能出现。所以说,几十块钱的紫砂壶都是真的么,这个问题必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就来说说,几十块钱的紫砂壶在什么条件下会存真。
必然是最最便宜的泥料,失败的工艺,有瑕疵的壶,才会存真。但是假的几率更大。因为这样的壶,很难找到客户来购买。
如此,你还会有购买的欲望么?
一把正宗的宜兴紫砂壶,最少要多少钱?
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正宗的紫砂壶。
我个人认为,正宗的紫砂壶,目前只有“半手工壶”(模具壶,搪身筒)和“全手工壶”(拍身筒、镶身筒,分别对应圆器和方器)这两种。
目前开始流行为了提高工艺水平,使用所谓“模具点搪”的工艺,并且嘴、盖也用模具来做。这样看起来是全手工壶,但是从工艺上来说又不完全是全手工的。所谓“点搪”就是在身筒起好之后,上底片之前,放在石膏模具里用手指轻轻搪一下,这样出来的身筒又挺又正,还有泥门。
这种混合的工艺,我觉得是紫砂内卷非常严重的一种表现,但姑且也算是正宗的紫砂壶吧。
下面我们再来匡算一下紫砂壶的最低成本。
一把全手工壶,泥料成本100元,烧成成本10元,各种加工费用30元,来回跑的汽油以及车辆折旧10元,三天房租165元(算工作室年租金20000元,日租金约55元),那么一把正常流程制作的全手工,在免费劳务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总成本是315元。
再算劳务成本。在丁蜀镇一般企业工人工资每月大约是6000元,我们假定在厂里上班和做壶具备的技能一样,时间相同,成长性也相同,一个工人三天的工资约是600元,如果做壶的劳务费用低于这个值,那么制壶的匠人会选择去厂里上班,而不是在家做壶。因此,一把用工人水平制作出来的全手工壶,总成本是915元。
模具壶的生产成本,泥料成本20元,烧成成本5元,各种加工费10元,来回跑的汽油以及车辆折旧1元(由于批量较大),三天房租30元(一般做模具的工手工作环境比较紧凑),那么一把正常流程制作的模具壶,在劳务免费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总成本是66元。
假定这个工手还算勤快,自我要求较高,一天可以做两个模具壶,那么按照上面的逻辑,单把模具壶的劳务费用应该是100元。因此,一把模具壶的总成本是166元。
至于之前谈到的“点搪”混合工艺壶,我觉得就折个中吧。(915+166)/2=540.5。
不被认为是正宗的紫砂壶。
这个问题已经讲过很多次,我再重复一下:灌浆壶、机车壶、手拉壶、滚压壶。还有什么壶?额…可能还有,暂时想不起来了。
如果你以915元、166元以下的价格买到了“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道德的沦丧”,也或者说那壶烂到没人要,品质低于正常水平。
大概就是酱紫,如果觉得这个回答对你有用的话,欢迎三连(点赞、评论、收藏),不要“下次一定”喔。